健康教育
【霍乱防治知识】

【 霍乱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霍乱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因此早期迅速和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义。霍乱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高峰期在7-8月间。
【霍乱的病因】
1、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重症患者吐泻物带菌较多,极易污染环境,是重要传染源。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
喝生水,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增加了霍乱经水传播的机会。患者吐泻物和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后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 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
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埃尔托弧菌。各类带菌者流行病学意义的大小,与带菌者本人的职业、居住条件、卫生、文化水平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职业尤为重要。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发病多,而老疫区儿童发病率高。感染霍乱弧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力,如胃酸的pH、肠道的SIgA以及血清中特异性凝集抗体、杀菌抗体及抗毒素抗体等的杀菌作用。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
流行特征
自1817年古典型弧菌引起世界大流行以来,已先后波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1991年初发生在南美洲的大流行,至今仍未熄灭,仅91年一年全世界已累计发病50余万人,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公害。
1.地区分布 两型弧菌引起的霍乱均有地方性疫源地,印度素有“人类霍乱的故乡”之称,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则是EL�Tor弧菌的疫源地,每次世界大流行都是从上述地区扩散而来。我国是外源性,历次世界大流行均受其害。
2.季节分布 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
3.流行方式 有暴发及迁延散发两种形式,前者常为经水或食物传播引起暴发流行,多见于新疫区,而后者多发生在老疫区。
【霍乱症状】
症状出现于细菌感染后1~3天,可从轻度没有并发症的腹泻到严重的潜在致命的表现,部分受染的人完全没有症状。
本病常骤然开始,发生无痛、水样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可引起每小时1升以上的液体丢失。由于严重的水和盐的丢失导致严重的失水,患者表现干渴、肌肉痉挛、软弱和尿量极少。组织中的液体的严重丢失引起双眼下陷,手指的皮肤严重的起皱纹。如果未给予处理,由于严重的血容量失去平衡和增高的盐浓度能导致肾衰竭、休克和昏迷。
症状通常在3~6天内消失,多数病人在2周内清除细菌,但少数患者可成为慢性带菌者。
霍乱的诊断可由直肠拭子或新鲜大便检查发现细菌而确定。因为霍乱弧菌在常规大便培养时不生长,医生必须要求做霍乱弧菌的特别培养。
本病常骤然开始,发生无痛、水样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可引起每小时1升以上的液体丢失。由于严重的水和盐的丢失导致严重的失水,患者表现干渴、肌肉痉挛、软弱和尿量极少。组织中的液体的严重丢失引起双眼下陷,手指的皮肤严重的起皱纹。如果未给予处理,由于严重的血容量失去平衡和增高的盐浓度能导致肾衰竭、休克和昏迷。
症状通常在3~6天内消失,多数病人在2周内清除细菌,但少数患者可成为慢性带菌者。
霍乱的诊断可由直肠拭子或新鲜大便检查发现细菌而确定。因为霍乱弧菌在常规大便培养时不生长,医生必须要求做霍乱弧菌的特别培养。
公众如何预防霍乱?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保健科供稿